国新办近日发布的《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》白皮书指出,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,局部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提升,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,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健全,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自然资源部前不久发布的《2023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》也显示,截至去年年底,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6个,工程规模为每日2522956吨,比2022年每日增加165908吨。随着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稳步提升,我国海水综合利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。 近年来,我国的海水综合利用成就显著,海水淡化工程数量增长,工程规模扩大,相较于2012年的95个工程和日产77.4万吨的规模,2023年实现翻番增长。与此同时,有关部门也高度重视海水综合利用,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进行规范和指导。 不过,在当前海水综合利用的过程中,还存在政策和市场机制不完善、技术研发和创新不足等问题,一些短板弱项亟需补齐。对此,应从顶层设计、科技创新、宣传教育等多个层面发力,力推海水综合利用提质增效。 优化顶层设计,加强政策供给。通过制定出台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规划,明确发展目标、产业布局、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,为海水综合利用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。设立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基金和专项资金,用于支持技术研发、示范项目建设和市场推广,通过财政补贴、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企业成本,引导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投资和建设海水综合利用产业。加强产业协作和集群发展,鼓励建设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园区,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并加强合作,激发产业集群效应,做好补链、强链、延链的工作,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。 该增加主要由于(i)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相应数据相比,全球海运贸易量增加,波罗的海乾散货运价指数(BDI)均值增加58.7%,且波罗的海成品油运价指数(BCTI)均值增加20.3%,使集团能够收取更高的运费率并赚取更高收入;(ii)集团通过优化船舶资产配置,组建多元化船队,提升其于油轮及化学品船业务的财务业绩;(iii)同时,集团继续加强管理能力,努力控制成本,显著提升盈利能力;(iv)公司密切留意各类船舶的投资及交易机遇,于本期间内完成出售三艘船舶,产生资产出售收益超过15.0百万美元;及(v)除去资产出售收益后,公司的经营溢利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溢利增加约215%至235%。 聚焦技术研发,促进成果转化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加大研发投入,提升自主创新能力,加强新方法、新技术、新材料等方面的探索,生产具有科技水平、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拳头产品,实现关键装备国产化。鼓励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、科研机构的合作,组建海水综合利用产业科技创新联盟,共同开展海水综合利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,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,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,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。 完善供水保障,强化宣传教育。提高海水综合利用产品的质量和效能,优化生产工艺、降低生产成本,满足沿海水资源短缺地区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需求。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关于海水综合利用的宣传教育,增强民众的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炒股小资金配资平台,提高消费者对海水综合利用的认知度和接受度。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海水综合利用产品,鼓励和支持海水淡化水在工业生产、农业灌溉、城市供水等领域的运用,扩展海水淡化水的使用范围,提高市场占有率。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陆杰荣 王筱蕾) |